配资实盘
9月30日上午,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 康复数字医学病房启动仪式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举办。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祖雄兵,马王堆院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超杰,副主任邓曦,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医院特聘专家邓景贵,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蔡华安等领导、专家及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仪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由现代医学之父、中华医学会创始人颜福庆博士于1912年创建,2006年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成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成立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2016年与原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合并重组更名为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现有在职员工4200余人,开放床位3679张,临床医技科室140个。经过百余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一院四区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格局。
医企合作,让更多患者看到康复可能
启动仪式上,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医院特聘专家邓景贵教授致辞表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既是康复医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破解患者需求的关键起点。未来,中心将聚焦“坚守临床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严控安全标准”这三个方向,稳步推进脑机接口技术转化落地,让更多患者看到康复可能,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祖雄兵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医院将全力支持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与康复数字医学病房的建设与发展,联合翔宇医疗等企业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打造集“临床诊疗、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平台。
揭牌启动,加速脑机接口落地临床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祖雄兵,马王堆院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超杰,副主任邓曦,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医院特聘专家邓景贵,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蔡华安等共同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 “康复数字医学病房”揭牌。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将聚焦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重点探索其在脑卒中、脊髓损伤、渐冻症等导致的运动、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评估与治疗价值,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工程技术与产品,推动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病床边。康复数字医学病房则实现对患者康复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构建了一个全流程、个体化、智能化的现代康复管理模式。
“我们在病房中,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辅助患者康复。”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蔡华安教授介绍,“比如在患者进行抬手、言语等康复训练时,脑机接口可捕捉其大脑神经信号并转化为设备指令,辅助完成训练动作,同时将这些训练数据与生理参数一同上传至系统,供医护人员分析。”
未来,随着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中心研究成果的不断输出、病房服务模式的持续优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康复医学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为更多患者托起健康希望。
脑机接口产品:
脑机接口-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采用非侵入式脑电采集技术,识别患者的运动意图,转化为控制指令驱动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实现患者“意念控制”下的上肢及下肢运动训练,构建“中枢-外周-中枢”闭环通路。
脑机接口-上肢等速康复训练器通过上肢运动想象范式或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范式,诱发镜像神经元,帮助患者控制上肢等速康复训练器完成上肢屈曲/伸展运动,实现患者“意念控制”下的上肢运动训练,结合沉浸式情景互动训练场景,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训练仪通过手部运动想象范式或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范式,诱发镜像神经元,帮助患者控制手功能康复训练仪完成单个或多个手指屈曲/伸展运动,实现患者“意念控制”下的手部运动训练,结合沉浸式情景互动训练场景,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促进手指运动功能恢复。
脑机接口-神经康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应用创新稳态视觉运动诱发电位范式,在视觉区诱发显著可辨识特征,实现患者自主意识解码,实现针对运动功能康复的智能脑控电刺激。同时通过专注力评估和监测,提高治疗作用。
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通过BCI实时解析患者脑电信号触发外骨骼动作,实现“意念-动作”闭环训练,加速运动功能重建,提升神经重塑效率;融合运动想象脑电特征与外骨骼助力参数,提升患者训练专注度。
(豫械注准20232190977、豫械广审(文)第260329-23782号;豫械注准20252070501、豫械广审(文)第260329-23552号;豫械注准20252070500、豫械广审(文)第260329-23550号)配资实盘
广升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